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掇刀石小學 張忠權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我們學校在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建立了能容納四百多人吃飯的大食堂。食堂建成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便成了校領導、老師和同學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了。面對四百多個在食堂吃飯的孩子,因為他們畢竟是孩子,所以還不怎么知道愛惜糧食、節約糧食,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倡導學生們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提到愛惜糧食,我們就自然而然的想到唐朝詩人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么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不愛惜它,于心何忍?
往事點點,匯成了我記憶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幾朵銀白的浪花,讓我回味讓我珍藏,讓我體會出人生的真諦與樂趣。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愛惜糧食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大家不應該浪費糧食。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糧食”,相信這兩個字大家都很熟悉。糧食是從農民伯伯長滿老繭的手中困難地“流”出來的。對于我們來說糧食也不怎么貴,所以有許多人會浪費糧食,對于這些人來說糧食只是一種好不值錢的東西,但是其實它是沾過農民伯伯辛勤汗水的寶貴物品。我們不應該浪費糧食!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是生活幸福的基石。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推而廣之,便能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德。有句諺語:“勞動是幸福的左手,節約是幸福的右手。”說的很形象。不愛惜糧食,即是不愛惜土地,進而不愛惜人類生存的唯一空間——地球的生態環境,那么,既是對自己的迫害,又是對他人的迫害,更是對子孫后代的迫害。
糧食問題存在的原因在哪里呢?根本原因在于,人口不斷增長而土地資源有限,且耕地呈逐年下降趨勢;糧食生產嚴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再加上天災人禍。所以我們的糧食是很有限的,需要我們去愛惜,去節約。
當我們面向國旗時,我們可曾想過浪費糧食對不對得起祖國!農民伯伯是值得我們尊重的,沒有他們辛勤地勞動,我們也不會吃上各種各樣的糧食食品。所以請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愛惜糧食,節約糧食,不要挑食,認認真真把每一頓飯不浪費地吃完。
比如一天中午午飯時,我們班的一個同學還沒把碗里的飯吃干凈就離開了桌子,向食堂外走去。走到半道時,我就把他叫回了桌子,叫他把碗里的飯吃完,把飯咽了再離開桌子。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正因為糧食是汗水換來的,是勞動換來的,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
愛惜糧食,就是愛惜生命,愛惜生命中的每一滴墨綠汁液。
愛惜糧食,就是愛惜生活,愛惜生活里的第一縷金色陽光。
同學們,珍珠為寶,糧食為玉,存糧如存金,有糧不擔心!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我們做起!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德育網或中小學德育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小學教育網”,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愛惜糧食 節約糧食
來源:中國德育網 投稿人:張忠權 時間: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