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時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及措施
武漢紡織大學 劉小樹
心理健康發展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學校、社會和國家的重視。學校學生工作者要深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一、學生心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總結各種研究調查可以發現,當代學生具有以下特點:
(1)自我意識較強,但共情能力較弱。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一般處于家庭的核心地位,容易養成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理解他人的能力有所欠缺,在校園生活中容易產生人際關系問題。不良人際關系會使學生產生孤獨、抑郁、自我防衛等消極心理。
(2)自信心較強,但抗挫折能力較弱。學生的出生和成長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除了學校的文化課外,也參加了各種興趣特長班以培養興趣陶冶情操,具有更多自身的特長與優勢,使得他們更加自信。但是優越的成長環境、較少的挫折體驗也使得學生的抗壓能力較弱,容易陷入消極情緒中無法排解,產生心理問題。
(3)能力較強,但目標責任感較弱。隨著科技發展,當代學生可以利用多種手段獲得知識,普遍素質能力都較高。但是缺少物質生活方面的壓力,可能造成學生學習沒有目標和方向。自制力差的學生很容易沉迷于游戲、網絡等,脫離現實世界,從而產生心理問題。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措施
(1)要普及心理健康預防式教育。利用多種途徑向學生宣傳心理學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樹立心理健康理念,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圍。定期開展心理測評活動,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實行心理健康動態跟蹤管理。
(2)要全面掌握學生心理健康動態,發現并消除潛在問題。要抓好入學之初、畢業之前等關鍵時期,掌握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思想并加以解決、預防,保證學生順利渡過難關。要通過談心、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對其帶來的心理影響,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消除潛在隱患[6]。
(3)要及時發現甄別學生的嚴重心理問題,與家庭共同做好問題學生的處理工作。要提前做好應對危機的預案,對突發事件快速反應、及時處理,將問題風險降低到可控范圍內。學校相關部門聯合心理咨詢教師等對學生進行專門干預,必要時讓家長了解孩子心理問題的嚴重性,盡早讓孩子接受治療,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4) 要以心理健康為基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德、智、體、美各方面的發展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方面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勤奮學習、團結互助的良好品質,為個人的成才、國家的富強打下堅實基礎。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遠。學校學生工作者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積極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德育網或中小學德育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小學教育網”,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淺談新時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及措施
來源:中國德育網 投稿人:劉小樹 時間: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