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而來的的新課改,使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教師像導游,引導學生去欣賞課改的大好風光;教師更似橋梁,架起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情感之橋,撐起家庭教育的一片藍天。為了提高家校溝通能力、增強教育合力,我校組織全體教師和家長共同收看了“中華少年說·戰‘疫’好榜樣”的公益直播講座,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安然博士分享好用的小妙招,用愛與自由給予孩子最有效的陪伴和幫助。
本次家庭公益講座從四個問題開始切入,安然博士知識淵博,從易經談到法國的職業培訓,從習近平的最近系列講話,再到馬云在華師的演講,引經據典,博古論今,甚至還聯系當下熱播電視劇《小歡喜》等佳作闡述了作為家長應有的家庭教育觀念。
安然博士說,我們要為未來培養人才,著眼未來,重點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創造力、擔當力、領導力等核心心理素養,提醒家長做好家長該做的事情,明確自己作為父母的身份,不要越俎代庖,父母內心的自己還是小男孩或小女孩的父母需要盡快成長。
安然博士還用她擅長的系統思維,高屋建瓴地指導大家,快速地拔高一個人的思想高度,因為太多的信息對于家長來說是新的,大家感受到了強烈的刺激,感覺到了一種強烈的危機感,其中有位家長坦言道:“再不學習,真不知道如何當父母了,自己已經非學不可了”。
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安然博士用了豐富的多彩的互動形式,還有豐富的生動的案例解析,以及直接拿來就可以使用的工具,例如焦慮的家長可以在一盆水里來憋氣訓練自己的耐心,也可以在墻上用手臂花五分鐘順時針逆時針畫圓。對于陷在孩子為什么會有這個問題的焦慮中的家長,陳瀟博士幫他點出了從問為什么中跳出來,想想我們該怎么辦?做點什么有益于孩子的事情,讓家長瞬間開朗。對于一個愛嘮叨的家長,安博士開出的方子請她每次說話嘗試用九個字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每天覺察自己怎么樣用最少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
養育孩子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父母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方法,給予孩子需要的幫助,加上良好的親子關系、豐富的生活內容、自由且有規則的生活環境、穩定的無條件的愛......讓孩子順其自然地發展、體驗,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德育網或中小學德育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小學教育網”,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觀家庭教育公益講座有感
來源:中國德育網 投稿人: 時間: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