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自己的孩子,卻是為了更多的孩子,放棄了舒適的環境,只為追尋心中的一個夢想。尋夢,三年前廖雪芳來到了邊遠山區學校——毛村中心小學,成為一名支教教師;尋夢,三年來廖雪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普通支教教師對教育率真而執著的人生態度。
教育,是一種呵護
愛是無私的,愛更是平凡的。而平凡的愛在廖雪芳的身上卻是那樣的生動而具體。張佳佳是班上一名比較特殊的同學,平時經常遲到、拖欠作業、穿著破爛、不愛說話、不和同學交往、成績總上不去。多次找她談心,她總是不愿開口說話,顯得非常膽怯,達不到預期效果。于是,廖雪芳約上同事一起家訪,希望家長配合教育。
當她們來到小佳佳的家里,眼前的一幕讓所有人感到意外和震驚。家徒四壁的屋里除了一個土灶、兩張破床、幾條板凳和癱瘓在床的母親之外,只剩下了小佳佳父親顫葳葳的身子和姐弟倆生怯怯的眼神。原來小佳佳母親因病癱瘓,常年臥床,父親不離不棄,每天拖著癱瘓的母親到工地給人家做零工,勉強維持貧寒的家境,年幼的小佳佳除了上學,還要照顧生病母親和幼小的弟弟。
這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了,小佳佳在校的表現似乎都有了答案,廖雪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緊緊地抱住姐弟倆,含著眼淚不停地對小佳佳說“對不起,老師不知道是這樣的,老師錯怪你了……”。小佳佳一邊幫廖雪芳抹眼淚一邊說“廖老師,您別哭,佳佳再也不遲到,再也不會不寫作業了……”。
這一夜,廖雪芳碾轉難眠,她深深地感到孤力無助的小佳佳,稚嫩的身上不僅僅是承擔著全部的家務,更是承載著這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第二天上完課,廖雪芳早早地趕回城里,為小佳佳姐弟倆買了許多的新衣服、學習用品和課外書籍。
自那以后,小佳佳心里慢慢接納了廖雪芳,和老師說的話也多了。于是,廖雪芳順勢而為,有針對性地為小佳佳制定了輔導方案,從學習、生活、心理、交往等多方面進行幫扶,還當上了小佳佳姐弟倆的“愛心媽媽”。轉眼兩年過去了,現在的小佳佳不再是那個自卑、怯弱的小女孩,成為一個自信、陽光、朝氣的好學生。
教育,是一種期許
帶著希望走進校園,帶著希望走進班級,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給每一個學生以成功的體驗和美好的憧憬,是廖雪芳教育成功的另一秘決。徐晶晶是一個緬腆、內向的小女孩,上課經常發呆,從不舉手發言,學習成績很差,數學從來考不及格,教過她的老師都覺得她智力有問題。
徐晶晶的表現引起了廖雪芳的高度重視,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原來小晶晶基礎實在太差,上課之所以發呆,是因為她根本聽不懂老師講的課,數學考試的時候,連題目的字都認不全、看不懂。于是,廖雪芳每天利用午習的時間,單獨對小晶晶進行個性化輔導,從十以內的加減法抓起,從識字教學抓起,半個學期之后,小晶晶進步非常明顯。
有一天,廖雪芳輔導完徐晶晶之后跟她說:“小晶晶,老師告訴你一個秘密,其實老師上課提問的問題,都是老師上課講過的東西,你只要認真聽老師講課,你就會回答老師的問題”。
那一天,數學課小晶晶聽課特別認真。提問的時候,小晶晶在廖雪芳充滿期待的眼神下,終于生怯怯地舉起了小手,于是,廖雪芳立即叫她回答,而且回答完全正確。廖雪芳不失時機地大聲告訴全班同學說:“我們的小晶晶終于舉手發言了,回答完全正確,讓我們大家一起來鼓勵鼓勵她好不好?”這時,班上所有同學都對著小晶晶雙手翹起大姆指說:“徐晶晶,你真棒!徐晶晶,你真棒!……”
那一刻,緬腆的小晶晶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那么的開心,那么的燦爛。和徐晶晶情況差不多的同學班上還有很多,他們總能得到廖雪芳老師量身定制式的個性化幫扶,也正是廖雪芳老師的不放棄,兩年后,她所任教班級的數學合格率達到100%。
教育,是一種守望
說到守望,人們自然而然會想起美國作家捷羅姆·大衛·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暢銷小說 《麥田守望者》,它客觀又深刻地指出了青少年在成長過成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象一粒麥子,都有可能發芽長出碩大的麥穗。
不急不燥,靜待花開,尋找學生的優點,善待學生的差錯。在廖雪芳的從教生涯里還多了一份堅持和守望,正如她所說的:“教師就是孩子成長的守望者,學生的進步只會遲到,但從不缺席!”
做一個孩子成長的守望者,需要巨大的毅力和恒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多一份堅守,少一分無奈;多一份等待,少一分急躁;多一份關注,少一分冷漠,眼中始終充滿希望之光,耐心等到麥子成熟的那一天。支教以來,廖雪芳每接一個新班,都要詳細了解每一個學生,細心的觀察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認真分析情況,潛心研究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態度、不同興趣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努力創設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讓每一個學生嘗試成功,體驗成長的喜悅。
毛小俊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母親早年離家出走,父親忙于生計整天在工地干活,家中只剩下9歲的毛小俊和7歲的妹妹。父親每天早上做好一日三餐的飯菜,留給兄妹倆放學回家吃,無人管束的孩子缺乏自覺性,回家從不溫習功課和寫作業,學習成績很差。為此,廖雪芳多次家訪,與其父親溝通,因毛小俊家離學校很近,在征得毛小俊父親同意之后,每天放學兄妹倆在學校由廖雪芳督促寫完作業之后再回家,現在毛小俊已經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進步很大。余志恩雖然頭腦靈活,但行為習慣很不好,不用心學習,上課不認真聽講,愛捉弄同學、惡作劇,其家長也束手無策。徐雙雙剛轉入的時候,也是一個行為習慣和學習成績都很糟糕的學生。在廖雪芳的耐心引導和幫助鼓勵下,都已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還當上了班干部,F在每當談起廖雪芳老師,家長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孩子成長的守望者,消除了學生對老師的畏懼心理,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使廖雪芳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心里。每天放學的時候,只要廖雪芳還在教室,總有一些原班的學生有事沒事地來到教室窗前,師生報以會心的一笑,然后幸福地回家。
教育,是一種責任
倘若說,支教是廖雪芳無悔的選擇,那么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教師,又是她對事業孜孜的追求。廖雪芳老師的愛心與責任不僅僅體現在她所任教班級的學生身上,還體現在她對支教學校的“傳、幫、帶”上。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她都積極參加,學校的公開課、示范課、觀摩課她都踴躍報名,學校的課題研究任務她都主動承擔,特別是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培訓方面,她更是盡心盡責、身體力行。
婷婷是中心小學一位入職不久的新教師,擔任低段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由于經驗不足,雖然本人很努力,但是效果總是不佳,這一切學校領導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本人也非常著急。今年秋季開學,廖雪芳主動向學校要求和婷婷搭班結對教數學,當她的助手,擔任副班主任。開學的第一天,就和婷婷一起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安全教育、行為規范教育,毫無保留地教給了她如何管理班級、培育班風班紀、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當婷婷語文教學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廖雪芳老師總能熱心地進行幫助和指導,F在她們所帶的班級已成為學校的先進班級,所任教的學科成績雙雙列名全年級前茅。
許多學生家長都想把孩子安排到廖雪芳所任的班級讀書,正如家長們所說的:我們之所以想把孩子放到她班里,看中的就是廖老師對學生的那份愛心和責任。是的,充滿愛心和責任、為人謙虛謹慎、和同事和睦相處是大家對廖雪芳的評價和贊賞,而連續兩年的縣優秀教師又是單位對她的肯定和認可。
冷月、冷秋、冷枝椏,
暖情、暖心、暖守望……
追尋夢想,廖雪芳的支教工作仍在繼續;不忘初心,廖雪芳的尋夢之旅還在途中。三年來,農村學校的簡陋與艱苦歷練了她,山村孩子的純真和質樸也深深地感動了她,如今,她已完全融入了支教學校的大家庭里,融入了山村孩子們的心里。
(供稿單位:廣豐區城中小學)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德育網或中小學德育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小學教育網”,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山村教育的尋夢人 ——記廣豐區支教教師廖雪芳
來源:中國德育網 投稿人:廣豐區城中小學 時間:2020-07-08